木[竹/亶]竹

產自浙江、福建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溫州中山公園後山邊。此竹高大,壁厚達16-20毫米,可劈篾多層,用以編制農具及海上捕撈用的纜索;筍味微苦,性涼,水漂後仍可食用。

基本介紹

  • 中文名:木[竹/亶]竹
  • :植物界
  • 分布區域:浙江、福建
  • :12-16米
  • :禾本科 
  • :簕竹屬 
形態特徵,分布範圍,主要價值,

形態特徵

竿直立,高達12-16米,梢部彎曲;節間圓筒形,長37-50厘米,直徑8-10厘米,幼時被細柔毛,竿壁厚探備腿16-20毫米;節內被絨毛,以後變為禿淨;竿環不明顯;籜環隆起,附有寬達15毫米的籜鞘殘留物;分枝習性低,以多枝簇生,主枝粗長。籜鞘脫落性,革質,新鮮時灰綠色,長20-25厘米,基底寬20-25厘米,先端凹陷,背面被褐色刺毛;籜耳長而窄,橫臥於籜鞘兩肩,鞘口繼毛呈褐色,長約5毫米;籜舌高2毫米,隨籜鞘口辯探勸部作波狀起伏,先端細閥拘舟龍齒裂,邊緣無毛或附有纖毛;籜片強烈外翻,披針船狼墓形,長6-9厘米,寬13-30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收窄呈鈍圓形,為籜鞘頂端寬的1/3,兩表面均具細絨毛,並在縱脈之間有刺毛,邊緣生纖毛。末級小枝具7-12葉;葉鞘長40-45毫米,背面具細柔毛或無毛,縱肋隆起;葉耳發達,卵狀,脫落性,邊緣有繸毛;葉舌隆起呈卵形;葉柄長2毫米,無毛;葉片廣披針形,長9-16厘米,寬12-20毫米,先端尖銳,基部鈍圓,兩邊緣均具細鋸齒,下表面全部具細絨毛,次脈6-7對,小橫脈不明顯。花枝無葉。假小穗作穗狀排列於花枝上,長橢圓形,長達33毫訂訂米,穎2-4片,小穗具9-13朵小花;小穗軸近無毛,逐節脫落,向上逐漸增大;外稃長8毫米,先端急尖,無毛,具13-15脈;內稃較長於其外稃,具2脊,先端漸尖,脊間具5脈,脊外至邊緣各具2脈,無毛;鱗被匙狀或卵狀,先端有纖毛;花葯先端鈍圓廈元拔辯,基部箭簇狀,縱裂開,長6毫米,花絲短,長約1毫米;子房橢圓形,長1毫米,先端有微毛,柱頭3,羽毛狀,長3毫米。

分布範圍

分布於浙江省和福建省。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溫州中山公嬸犁棵園後山邊。

主要價值

此竹高大,壁厚達16-20毫米,可劈篾多層,用以編制農具及海上捕撈用的纜索。筍味微苦,性涼,水漂後仍可食用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